“我们村原来家家户户都有养殖板棚,鸡鸭粪便满地,脏乱差比较严重。今年各屯都统一新建养殖小区,村貌整洁,我们住得也更加舒服。”12月20日,记者走进天等县福新镇黎亮村,只见青瓦白墙的房屋、洁净的村道、精美的墙绘,村民黄平在一旁介绍。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形、实、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连日来,记者走进天等县各乡镇、村屯,探访该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府帮我们把村子建得那么好,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在天等镇百灵村上屯,刚从地里劳作归来的村民农世轻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村庄,满脸喜悦。
提升风貌,让乡村更加亮眼。天等县全力推进乡村风貌改造,全县6300余名干部职工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返回家乡,参与村庄规划1000余次,以身示范带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在全县创新竞争奖补机制,以“先创建后奖补”的激励模式建设美丽村庄,截至目前共发放奖补资金1872万元,908个村庄达标并获得奖励。
做实产业,让乡村底子更厚。一村有一品,处处见丰收。
走进进结镇爱乐村,菇房里今年最后一批150多公斤的秀珍菇已采收完毕,准备被运往南宁市场销售,将为爱乐村带来3000多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已经拓宽销售渠道,明年要再增加两个菇房,种植4万个以上菌棒,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崇左市纪委监委派驻爱乐村第一书记卢俊杰信心满满。
除了菌菇种植这篇“文章”,爱乐村集体合作社还使用自治区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购买良种能繁母牛、发展土鸡养殖产业,累计带动和支持本村数十户脱贫户参与养鸡。截至今年9月,3项产业累计销售收入约28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户稳定增收。
邻近的品力村和高州村,也在走产业发展道路。
“我们通过合作社,集中使用品力村和高州村集体经济扶持发展资金共100万元,用于购买带孕母牛和肉牛作为两个村民合作社的资产,统一托管在基地养殖,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提供稳定来源。”品力村龙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永恩介绍。
在都康乡把孔村,富硒水稻则成为当地特色。
“今年把孔村早造和晚造共种植富硒水稻1700亩,全年产富硒水稻800吨,帮助群众实现增收160万元,全村733户3348人受益。”把孔村第一书记罗锦耀说。
风貌的改变,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该县近年来不断加强人才打造,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据介绍,今年天等县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坚持选好配齐乡镇班子、村两委班子,挑选精兵强将组成新一批驻村工作队员。全县13个乡镇班子155人平均年龄34.5岁,大学以上学历占比88.3%。在村两委换届中,全县125名新任的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岁,并且成功吸纳373名致富带头人、193名乡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
有形有实更有魂,乡风文明润民心。
“我们利用小品、相声等形式,紧扣形势宣传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方面的内容,做到寓教于乐。”天等县非遗中心主任罗妮宁介绍。
今年以来,天等县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开展移风易俗专题活动26次、惠民演出50多场、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125场、文化惠民演出暨戏曲进乡村活动7场,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和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文明乡风意识,通过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整体文明素养。
“我们以产业兴旺为引擎,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下一步天等县将持续做好防贫监测工作,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完善各类扶持政策,全力以赴推进全县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天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陆永康说。
福新镇小罡屯村容村貌。赵述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