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农村政讯网!
农村政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三农透视> 正文

守护大粮仓——长岭全面推进黑土地资源绿色循环利用

日期:2023-07-10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为保护好黑土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长岭县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面实现黑土地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大力实施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技术战略,切实保护黑土地的肥力不减、粮食增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永续利用。

  作为吉林省产粮大县,长岭县黑土地由于长期被高强度利用,导致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为给黑土地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根据《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长岭县针对实际,于2021年8月31日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黑土地保护工作专家指导组和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

  长岭县高度重视保护黑土地建设项目,2019年至今总投资超过8.85亿元。2019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建设81万亩;2020年,建设高标农田13.5万亩;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包括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近10万亩);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包括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近4万亩)。同时,针对保护黑土地涉及内容多的特点,长岭县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切实有效提升耕地质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年来,长岭县坚持“高产、优质、经济、环保”农业发展理念,围绕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有机无机配合等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式,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全力推进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减量化施肥技术推广和应用。2019年至2022年,累计对350万亩基本农田开展了“把脉问诊”,采集化验土样1万余个,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1万余张。以测土配方技术为支撑,结合西部半旱区实际,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耕种及旱作节水增粮技术,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药减量工作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2019年以来,长岭县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应用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精准施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措施。2019年至2022年,年均农药使用量减少31吨左右,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强化农膜回收利用。长岭县积极推进政府、农户、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分类施策基本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印发行动方案和实施方案,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督导检查等措施推动全县废弃农膜回收清理工作。2019年至2022年,全县农膜回收率均超80%,为减少废弃农膜对农田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2018年至2021年,长岭县累计推广保护性耕作1400万亩,累计发放补助资金3.1亿余元,对全县2400余台作业机具加装了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建设了1个县级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应用基地,并委托吉林农业大学进行实施效果监测。这些保护性耕作措施,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又能疏松土壤、增加孔隙度、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左右,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有序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长岭县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以乡镇(场)、街道为主体,深入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排查、收集和处理工作,全面提高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共设立农药瓶回收存放点40个,累计回收农药瓶107吨,转运至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近80吨,处理率达100%。

  高效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长岭县积极落实省、市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给予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五化”项目企业在立项审批、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最大支持,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2019年至2022年,全县秸秆“五化”利用年均220万吨左右。其中,秸秆肥料化利用约80万吨、饲料化利用约120万吨、基料化等其他利用约20万吨。同时,采取秸秆粉碎还田、碎混及增施有机肥,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还保墒、培肥地力、增产增收。

  通过多项举措,长岭县黑土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耕地质量有效提升,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利用的大粮仓初步呈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7/t20230705_87334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政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政讯网 nczx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