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农村政讯网!
农村政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农业展会> 正文

南安实施“五个三”, 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日期:2022-08-06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南安市实施“五个三”工作法,以推进“和谐村”创建为契机,通过各村的“小创建”汇聚全市“大和谐”,形成了南安特色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唱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一、“三六”共抓,筑牢村级堡垒。以“六好、六无、六奖励”为抓手,正面引导,着力打造“六个好”、反向约束,确保实现“六个无”、激励促动,明确落实“六奖励”,引导村级党组织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三力”同行,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发挥党组织“引领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筑牢乡村治理的坚强堡垒。加强党组织建设督导检查,提高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锻造乡村治理的过硬队伍。建立网格员积分评价体系,轮训村党组织书记,累计培训1562人次。推行“近邻”党建的工作模式。开展居民小区党组织覆盖“百日攻坚行动”,推行“党员街巷长制”“党员楼长制”,培育出柳城街道四季家园小区、溪美街道新城党支部等“近邻”党建典型,并入选全省《近邻党建典型案例选编》。二是突出党组织“凝聚力”,构建乡村治理格局。配强班子提升战斗力,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选派驻村干部,深入基层指导帮扶贫困落后村。用好党员“承诺、践诺、评诺”载体,引导全市3万多名村(社区)党员围绕创建工作作出1-2项承诺,并积极践诺,形成“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健全完善共建共治活动工作制度,组建12支党员、青年及巾帼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结对帮扶等活动,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500余场次。三是创新党组织“服务力”,实现乡村治理共享。聚焦个性服务。在各创建村(社区)成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城乡社区服务新模式。聚力发展服务。探索尝试以生态和谐为主线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三、“三化”共推,优化治理体系

  一是推动平安创建“全域化”。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建立健全平安创建工作规则,把平安工作列入“和谐村(社区)”创建等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二是推动纠纷调处“扁平化”。研发联合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完善“3+N”联合调解网络体系,深化“七对接一保证”工作机制,全市聘请专职调解员98名,实行星级+绩效工资管理,创新设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室、南安市人民调解协会、项目征迁调解室、打造“司法行政+保险”。近五年,全市共受理矛盾纠纷19902件,调解成功19668件,调解成功率从2017年度的98.09%上升到2021年的98.96%。三是推动打防管控“一体化”。整合防控资源,构筑“区域人技联防”模式,实现了村级视频监控室和镇级视频监控系统双双全覆盖,全市共建设完成426村级视频监控室。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立专职巡防队伍,提高立体化治安防控水平。

  四、“三味”并显,淳化乡风民风

  一是把牢思想导向,突显村庄“文化味”。强化宣传普及,依托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开展主题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类主题公园建设。深入开展“家+文化”建设活动,扶持培育建成英都镇良山村家训馆、官桥镇“和铺老爹”家风展馆、码头镇畲族文化展馆等3个家风建设阵地,拍摄制作《传承好家风 弘扬正能量》家文化专题片,编印赠阅《南安家故事选编》,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培育树立良好家风。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40个星级“百姓书房”,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日、国学经典诵读、读书沙龙、讲座、助学等活动。二是强化典型引领,突显村庄“道德味”。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全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开展“美德少年”、寻找“最美家庭好角色”等评选活动,强先进典型示范引导。加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多措并举打造“1+28+N”网络道德阵地“微引擎”的做法入选省宣传思想工作典型案例。三是优化创建活动,突显村庄“文明味”。修订《南安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制定《南安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4个泉州市级、南安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化移风易俗“三年行动”,在全省率先实行分片区整治的做法,推行“一镇一方案”“一村一村规”模式,引导全市创建村(社区)将移风易俗明确写入村规民约加以实施,简办红白喜事节省资金2亿多元,移风易俗节省资金用于公益事业超4800万元。

  五、“三好”齐抓,美化乡村生态

  一是抓好“四行动一革命”,人居环境有新变化。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和“四行动”,累计完成农户改厕37.24万户,新增公厕新(改)建328座;创新采取项目化运作形式,探索EPC污水处理运营模式,提前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重点推进农村既有裸房整治,完成裸房整治5400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二是抓好“规建一体”,美丽家园有新面貌。把村庄规划纳入考评标准,对接各级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和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载体,开展创建示范,涌现出叶氏乡魂高田村、民族特色铺前村、红色基地山城村、宜居乐业朴一村等新一批创建典型。三是抓好“多元创收”,巩固拓宽脱贫成果。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收入渠道。通过村集体购买国投公司持有的农商银行股权、委托投资方式、“优质(国有)企业+村集体资产合作”机制、产业导入增收项目、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行动等五种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和经济保障能力;支持村集体通过盘活村闲置土地资源、“四荒”整理开发、土地复垦开发、发展特色产品等多种形式增加资源性、资产性收入;采取“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行业协会”的形式,为农户提供市场营销等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巩固拓宽脱贫成果。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qz/202206/t20220617_593186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政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政讯网 nczx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